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世界信息:红楼梦 | 探春论:才志兼美的理想主义者·(NO.1)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6-30 19:38:50

「 写在前面 」

“ 这里是欧丽娟老师《红楼梦》公开课的文字稿。最初从B站视频了解到这门课,陪伴了我很长时间。偶尔想翻翻讲课的文字,却没有文字稿。虽然网上有讲义版,也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公开课基础上出版的一套《大观红楼》,但始终觉得都缺少了课堂上的那份活跃与充实,或者说绞尽脑汁的状态。于是想完整整理出来课堂的文字转录,实在是太庞大的工作,第一篇就先从我最喜欢的探春开始吧。

导出识别的视频字幕后,校对下来才发现,前前后后花的时间是一个视频的几倍长。也因为精力的有限,校对后的文字稿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不知道会更新到何时,先发了这篇再说。


(资料图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追日落的云,第一时间接收更新推送的文字稿。”

上篇:唯一的理性主义者

对照我们之前这个分析和我们在课堂上所介绍的那几位重要人物,那么探春不一样的是:她不同于黛玉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宝钗的人文主义,那当然了,更不同于王熙凤的现实主义。那么贾探春代表的是另外一类思想人格的特质——我认为她是红楼梦中的唯一的理性主义者。

01

何谓理性

但是,什么叫理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在东方文化,尤其在华人文化里面可以说是非常珍稀,就是珍贵又稀有的品质。跟西方不一样啊,西方文化他们基本上就是以理性作为他们最重要的一个文化核心,那他们在许许多多的文化层面上,基本上呢就是致力于去发展理性,那以至于这两个文化在东西的发展就截然不同。

在东方,你们都知道“法理情”这三项构成人际互动的原理的三种要素。那么“情”是被放在第一优先,对不对?以至于呢,“法”是被放在一个我们几乎是希望能够敬而远之,然后呢我们最好不要把法的那种严峻、跟那种不讲人情的那一面,介入到人跟人的互动里面。

那么因此就这个来讲呢,我觉得也是我们现代人呐,尤其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比较注重“情”的这种取向之下,「我觉得探春她会受到的贬低、甚至呢受到一些扭曲和忽略,好像也是有这样的一个文化因素在里面啊。」

就是说,我们不喜欢一个理性主义者——因为他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温暖的、有弹性的,好像就出自于一种人性本能的那一种感受,是比较不一样的。那这么一来呢,非我族类嘛,我们总是觉得呢这个人就离我们比较遥远,而既然遥远,我们当然比较不容易去接近他,然后呢也更不容易去了解他。

但是,我想刚好我是一个很追求理性的人哈。或许在这个层面上,我比较占有一个可以去接近它的立足点哈。所以是不是这个原因,以至于呢我接下来对于探春的这个单元呢,「对她多为赞扬」。那这个呢我也会再仔细思考,或是我个人的原因,还是说我们探春真的有这样的内涵。但是我想「既然有这么多的证据,我想我们下面的说法呢各位都还可以好好地参考一下。」

所谓的理性主义者是这样子,我觉得放在以中国文化的君子传统的这个脉络来看,它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追求的是「客观公正」。也就是先从超越个人的、用全体来思考的某一种的公正的道理,从这个客观性来着眼。所以对这种人来讲,他们日常的处世态度是帮理不帮亲,对事不对人。

我觉得这两句话虽然浅显,但是很能够概述或者是谱写探春她在整部小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格特质。就这一点来讲,她跟黛玉当然不一样。黛玉太过注重个人的感受。那么不要忘记在情榜上作者给她的评论是什么?“情情”。所以她只能够对有一些能够回应她的感受的人给予某一种真情的相待。那是当然非常的有限。

那宝钗的人文主义者,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是比较停留在一个维系现有世界的圆满运转上的。因此,这个人物也不见得是想要回去改造这个世界,所以她人文主义再深厚,但是多少还是必须要照顾到各方人等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所谓的雅俗共赏。我们之前对她的介绍那么多,重点就在于这里。所以她也未必是把客观公正的原理呢摆在第一优先。

各位你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我们的探春,事实上简单来说她就是以法理为优先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而这不仅在红楼梦中是绝无仅有,我觉得在我们的世界里把法理当优先来考虑的情况基本上还是比较少见。

我们总是有太多的人情顾虑,有太多的对于客观公正之理的一种偏斜跟一种破坏,我们甚至不惜做到这种程度。那说实在的,我觉得法理应该是第一优先好,或者是说理跟法我们颠倒一下顺序。“理”照理来讲应该是在人跟人群体生活当中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那也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知。

因此我想就这一点来讲,真的很严重的阻碍我们对于探春独特性的认识,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这个单元恐怕会多花不少时间。因为不只是我们好好理解红楼梦,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透过它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究竟中华文化或者说人类的文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向,可以说是最合理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人来讲呢会是一个进步的方向,那这样我们可以慢慢地去修正我们周遭有很多不理性的成分。虽然这个世界永远是不理性的,但是总有层次上面的一种提升,所以我想探春是我要重点去发挥的一个人物。

02

张释之“廷尉,天下之平也 ”背后的法理观

我们请各位先注意一下,所谓的法理究竟呢客观公正到什么样的程度。张释之是汉代的一位执法人员,那么各位呢请注意一下,我们《史记》里面作者就会引述到张释之的一番话。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你们知道吗?他真的是对事不对人,然后真的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对他来说,不管你是不是权贵,你通通都要守这个国家所奠定的法。我觉得我们台湾学生应该以前国中都有读过这篇文章对不对?还是你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假如(学生:有),有哈,这证明我们没有代沟。太好了,感谢你们。总而言之,那这段话你们应该还滚瓜烂熟,因为年轻嘛我们的记忆力是最强的时候。那么张释之这段对法的定义如今依然适用。

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也是每一个人都得遵守的。那么他作为一个廷尉执行的就是一个客观之法。所以呢这个廷尉也是天下之平,也就是天下的一个天平。

事实上大家都记得,先秦时代就说了:徒法不足以自行。你有一个再怎么样客观公正的法,没有一个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去执行的人,事实上呢这个法是虚设的,是摆在那边,是完全不能够对这个社会发挥作用的。所以他认为我的工作非常重要,我必须忠于我这个职分,以及这个职分所应该追求的理想。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意思是说,如果我守不住这个公平,那么只要我稍微有所倾斜,那么全天下的法就会荡然无存。因为既然我都不守法,我都不去公正执行我所负责的法,那么全天下呢大家都可以不遵照法律了,于是这个社会一定混乱,而且一定就是以强凌弱,这就是我们最不乐见的一个混乱的局面。所以呢这个「“法”的重要性在于这里,它一定是在人群的协调运作中。」我认为是应该要遵照的一个基本原则。

那当然「“理”比较不一样,它是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种道理」。这个道理是可以透过理性而认知,但是它不像法那么严峻,那么样在文字上面没有弹性空间。那么理呢就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共同遵守的默契,然后可以设身处地,可以换个角度,然后我们彼此都能够在互相体谅当中,以及互相认识之中,共同来遵循一个对谁都适用的一种道理。

那么所以这个理其实跟法一样,都是要客观公正。也就是说去寻找人跟人之间的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我们把它形成一个大家都遵守的一种行为法则。

就此来讲,我认为法跟理是超越人性偏私的一种社会准绳。那么人性的偏私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它使这个世界朝向不理性发展,而因此是这么的混乱,甚至分崩离析的。它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本能,但是人真的应该要超越偏私,因为人不只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而已。我们事实上还是在人群当中安顿,如果这个人群是混乱的,那么一个人他事实上也终究要受到这个混乱的反扑,没有独善其身的道理。你就算隐遁到山林里,那么山林这个有可能还会有盗贼,对不对,那么盗贼的入侵你还是得要靠法律,靠外在的力量来帮助你维持维系好个人的身家,性命的安全,所以法理真的太重要了。

而执行这个法理,以张释之而言,你就可想而知他是如何客观看待自己的职分,然后非常严谨的去执行他的任务。那么这样的人在可以说在中华文化里面是非常少见的,以至于我觉得太史公司马迁要在史记里面把这个张释之做了这样一个传记,然后把他这段话记录下来,我认为这也是有感而发。而且他把这个文化里面,事实上也可以孕成型的一种价值观,保留在史书里面。那么不管这个文化再怎样的纵情,我们事实上终究为了整个人群的未来、以及整体的幸福,还是要追求这样的一个价值观。

好,那么就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探春就如史记中的张释之,她是红楼梦贾府里面的一位张释之。

但是她的层次更复杂,因为她所面对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国家授予她可以去执行这样的一个公共任务,她是一位女子,她是一位未出嫁的少女。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贾府当中,她如何去追求法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也有这个所谓的府邸世家,一种家族运作上面的复杂性,那所以就这点来讲,这个人我们事实上要牵涉很多。我们可能真的都会花一点时间哈,那么也因为如此,我想我们再回到刚刚所说的,在中华文化里面,在一个重情的世界里,那么这样的探春她真的是很容易被忽略,或者是被批评跟攻击,因为她直接抵触这个文化的某一种基本信念。

03

《红楼梦》只可言情?

那么各位请看一下这位涂瀛,是清末的一位红楼梦的评点家,在红楼梦问答里面就有提到一个很合乎绝大多数红楼梦读者的心态。

《红楼梦》只可言情,不可言法。若言法,则《红楼梦》可不作矣。 

——涂瀛《红楼梦问答》

他认为红楼梦只可言情不可言法,所以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情书,石头记的血泪斑斑都是对于一种情的追求跟对情的失落的感慨。所以他认为你看红楼梦,你就不可以不言情,不可以言法。你只可以用情这个角度去赞叹,去歌咏。

那么他说如果你要言法的话,“若言法则红楼梦可不作矣”,认为你只要谈到法这种超越人情的那个客观世界,那就不用写红楼梦的啦,好那么这个是涂瀛的看法。

我们通常刻意不去看构成这一个上千人的家族的运作,「事实上非有一个法理的原则不可」。否则上千人生活在一起,根本不用三天,那会混乱到一塌糊涂的。

那就法理来讲,更是被我们现代的讲究个人主义,基本上是不加以探究的。可是要了解贾府,要了解探春,这确是我们绝对应该要首先准备好的一个知识装备。所以我们接下来会有一些话来跟各位分享。

不过呢,除了涂瀛这样的话很代表大多数的读者之外,我很高兴地发现清末的一些评点家当中呢,还是有一些对于探春的重要性,从整个的结构给予一个——我觉得是很真知灼见的一个认识。所以我下面就给你们补充不一样的看法。

04

“恰是一极有作为之人,然全书女子皆不及也”

那这个不一样的看法,说实在的,始终是比较少见的。但是终究有一些人他们看到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那种,红楼梦的内在好。

所以呢下面请看一下,这个冥飞啊,事实上不是冥飞一个人做的,有一群人搜集形成这样的一个所谓古今小说评论的书。里面涉及到探春的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事实上呢是我赞同的。所以我下面所引述的这两条资料,都是我经过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之后,我非常同意,而且可以拿来背书的。

探春心灵手敏,作者写来恰是一「极有作为」之人,

然全书女子皆不及也。

——冥飞等《古今小说评林》

像这个古今小说评里面就讲到,探春这个人是心灵手敏,心非常灵敏剔透,然后却又非常的有治世之才。她的干练,以至于可以处理人间的群众事物。那这个说法事实上是很极端,你们看全书女子皆不及也,某个人来讲呢已经抹杀掉了林黛玉,薛宝钗这一类呢,被所有的读者认为是构成红楼梦叙事主轴的重要女性角色了,所以这个说法真的非常的极端。

我想我们「任何极端的话啊,当然都绝对有讨论的空间」。但是我想不需要在你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去批评人家,他事实上自己也知道。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它到底在什么样的层次,或者是重点去强调全书女子接不及这个探春好,所以呢我想它就是在一个所谓的「极有作为」这一点上来强调,这是全书其她女子都比不上的地方好。

所以呢林黛玉有林黛玉的优点,那是探春也比不上的,那同样的薛宝钗也是如此,史湘云也是如此。

所以呢「不要在人家的一句话上面去断章取义,去刻舟求剑,那这一种产生的这个批评其实真的是完全没有意义,你就看人家到底是要怎么点上面去做这个论述」,然后就不不需要在她根本不在意的地方去进行,供给啊,我觉得这个都是我们现在很多无谓的讨论,无谓的争执,事实上是最没有价值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冥飞的说法重要的不是说探春是全书女子皆不及好,重点是在于她是在极有作为的这件事情上面来,认为探春是全书中最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如果我们好好理解她的这个话,你会赞成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相对于黛玉的个人主义,她沉溺在个人的世界里,她事实上没有什么作为,她唯一的作为大概就是写诗吧,或流眼泪,对不对。那么宝钗的人文主义,她的作为我刚刚也提到了,她基本上是全力在安顿既有的世界,让她圆满运作,那这个说实在的这个作为啊,某个意义来讲也比较失去了某一种积极进取的意义啊。那凤姐的现实主义就更不用讲了啦。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极有作为上面,确实她是全书女子皆不及。那么究竟在这个极有作为上面,如果从整部小说的叙事结构来看,那探春的地位我们可能可以怎么样去这样以认定?

05

西园主人: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

那么我们下面就引述的这个西园主人,也是红楼梦这个评论中我们常常会提到到的一位啊。因为他在红楼梦论辩这本小小的这个小说里面,就对于各式各样的人就做了一个分辨。

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国而作。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以事言,此书探春最要。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何也?……此作书者于贾氏大厦将倾之时,而特书一旁观叹息之庶孽,以见其徒唤奈何也。吾故曰: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

——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辩》

有一段就是探春辩。同理可推也有什么宝钗辩啊,什么贾宝玉辩啊。那当然他不是每一条的说法我都赞同,因为毕竟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他的看法。但是就他对探春所做的辨析,所进行的论辩,我是非常赞同的。而且我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别人是从这个角度来谈探春,所以给各位做参考。

他说: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各位可以看到了,他把她上升到恐怕比薛宝钗更重要的地位,是跟黛玉并列。

那怎么说,他的说法非常有意思,各位可以参考一下。他说:《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国而作。意思就是说红楼这本书事实上涉及的范围很广,你可以分情也可以分事,好,然后就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可是讲是整个贾府事物的运作大,又是全然另外一个世界,同时除了分情事之外,还可以合家国,就是把家根国而为一来看。

所以各位不要忘记,第13回回末诗,我们作者的感慨不就说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换句话说,红楼梦所涉及到一个群体世界,真的是家国合一。就这本书来讲,你如果只看到人物之间小小的情谊,我想是不够的。

把红楼梦现缩在一部情书,只可言情,不可说法,我觉得那是严重的损害,红楼梦的庞大更丰富,所以西园主人非常赞同他,红楼梦事实上是合家国而作。

各位不要忘记,当作者在感慨宝玉的无用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你们都忽略了。他说宝玉是于家国无望,换句话说,宝玉的那个人生价值的失落,不只是对于贾府来说,他严重失职,所以无法让这个家族起死回生,留下一线希望;可同样的,对于国家来讲,他也是无用之徒。

这个都是我们那在既有的视野里面常常忽略掉的一面。这个第三回是在53页,好,我们这个课本里面,所以各位你们看一下“于国于家无望”是在《西江月》好,其中的这个第二阙吧。

所以各位真的不要忘记,国与家绝对是古人——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都是他们用来界定自我的人生价值。以及,他们的人生位置中绝对是终极的,是第一优先的,这个是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的。所以你要回到传统时空当中,千万不要忘记家国对他们来讲是合而为一,尤其是这种贵族世家。

好啦,我们回到西园主人的这段话,他说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国”而作。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范畴,就有不同的女性人物,事实上是其中最重要的要角。他说“以情而言,此书是黛玉为重”啊,这个我们都可以同意。可是你不要忘记贾府不是只有这两个人的爱情在发展而已,事上他们两个人,也是贾府的成员中的一员而已。

整个贾府事实上还有非常庞大复杂的运作,这个都不是宝黛两个人可能够涵盖的。

所以“以事言,此书探春最要”。我觉得这个是真知灼见,那么继续。他说“以一家而言,此书是专为黛玉好”。以一家,就是以个别的人物。可是如果你“以家喻国而言”,把家当作整个国家来看待的话,那么“此书首在探春好”。

他说为什么,你看他自己对自己的话也做了一番说明:你看“此作书者于贾氏大厦将倾之时,而特书一旁观叹息之庶孽,以见其徒唤奈何也”。意思是说,这个是一个贾府的末世大厦要呼啦啦将倾的时刻,然后他写了一个在旁观,而对这个眼前的败落叹息不已的这个庶出的孤臣孽子。

探春被视为是这个家族,因为受限于她的性别、受限于她必须是出嫁的、所谓的异性媳妇的这样的一个身份,以至于她被迫成为一个旁观者,然后只能够徒劳叹息,因此形成一个有心而无力的孤臣孽子。

我觉得西园主人这边讲的非常好,透过探春让我们看到整部小说,我们透过探春还可以看到她的那一种悲愤。所以,「西园主人说探春者是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好,我觉得这番话真的是完全厘清我们过去对于探春的忽略」。

那么以这样的情况来说,他事实上是真的是非常的这个客观中肯,可想而知,不管是救世而言,此书以探春为要。就极有作为来讲,她是全书中女子皆不及的第一个、佼佼者。「无形当中都在告诉我们,红楼梦的法理绝对是恐怕比情,不但毫不逊色,甚至更有过之的一个层面」。

我以前在某些单元里面,已经跟大家提醒过:如果以礼法建构出来维系它的生存运作的贾府,一旦失去礼法,是不是就等于它本身的崩溃,对不对。我们在过去好几个单元都强调这一点了,这个是我们真的不能忽略的一点。

所以当理法紊乱,从一个由衷的遵守而落于一个所谓的假体面、假理的时候,抽调了这个丰厚的内在精神性,以至于这个这个家族就形成所谓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那么距离它的这个负面基本上已经只有一步之隔。

从这个理法的重要性而言,也等于是这个家族的生命线。理法的重要,我们就可以透过刚刚西园主人所说的探春如实表达出来。所以各位不要忘记整部红楼梦到最后是不是就是有探春在理家,对不对。那么的无可奈何,而就可想而知这个贾家的末世啊,真的就是靠这些群钗一二在努力撑持,所以她们真的是末世的光辉。

那么这样的一个末世的光辉的探春,由于又牵涉到所谓的嫡庶的这个出生,那么在这个出身底下,她又有——在我们现代人,把血源当作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伦关系的——这种价值观,我们又实在是觉得刺耳不能接受。但是这真的是我们不正当的投射,事实上你必须要回归到她的处境,在情理法各方面好好地了解她,然后你就会发现探春的悲愤究竟在哪里,她的心酸、她的辛苦究竟在哪里。这个都不是我们隔着一个不同的时代的距离就可以妄加评断。

<本文完>

图源网络

欢迎关注公众号:追日落的云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