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雨过天晴,驱车行驶在桑植县上洞街乡麻洛村的河边小道上,映入眼帘的是田野边、山脚旁那一长排烤烟房。远远望去,只见一缕缕烟云依附着苍翠的竹林,飘向天空,消散在远方。地处低海拔的麻洛村,抢抓天气时节,率先进入了烤烟烘烤期。
陆续进入烘烤期,周边村的老百姓都开始了游击务工,经常可以在烟地、烤烟棚看到不同村的人在一起干活的场景。
农村人骨子里不缺吃苦、勤劳的品质。本该在家带孙子的大爷大妈们,怀揣着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减轻经济负担的心理,在这炎炎夏日依然劳作着。于她们而言,这是多了一份能够增加收入的合适工作。
村民用专用的夹子将新采摘回来的烟叶夹起来,送入烤烟房内。
上洞街的烤烟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五千多亩以上。那时候村里有很多砖泥修建而成的形似土房的烤烟房,大家把荒山野地开发出来种上烤烟。但没坚持几年,种烟的人便少了,烤烟房也陆续成了摆设。现在想来,种植和烘烤技术不成熟,导致烟农花了很大力气,到头来却没赚到什么钱。
如今,成片的烟地密布在蜿蜒的产业路旁。在政府工作组和烟站技术人员帮助指导下,烟农们的种植技术也是得到了质的提升,科学合理修建的一排排现代化标准化烤烟房也让烘烤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村集体统一租赁土地、统一发包烟地、统一管理烟基设施”的“三统一”创新模式引领下,走上了“村集体流转土地+职业烟农种植+村民家门口就业”的烟叶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探索出的“烟农+村劳务专干+可调配劳力”的用工模式,更是化解了用工难的突出问题,烟叶种植这个富民产业再次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春,烤烟也成为了真正的致富“黄金叶”。
未来,围绕着加快烟叶生产和粮食生产相互融合,努力发展“烟稻、烟荞、烟油”三大板块轮作模式,实现烟叶与粮食安全的持续良性发展目标,当地群众也是怀揣着希望,自信满满,尽情挥洒着汗水,收获未来。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