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降费在即!公募基金降费酿变,将采取“新老划断”,最快或于一个月内出台 焦点热文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3-06-10 08:17:4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近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多方获悉,监管部门正酝酿对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进行调降,最新调降方案最快或将于一个月内出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位接近监管的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已基本明确了公募产品固定管理费调降事宜,并与部分公募机构高管沟通,预计不久就会出台调整后的相关规定。”

另一位基金公司高管亦确认了该信息真实性,并表示降费将采取“新老划断”措施。此外,记者对此采访某公募基金评价人士,该人士表示该信息较为敏感,不予评论。

而这一举措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基民持有体验,让利于基民的措施之一,不过也有公募投研人士认为,投资者更好的收益和体验,依然靠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获得,提升公募管理人的投研水平,再通过合理的费率规则来达到投资者与公募机构共赢局面。

降费在即

近来,关于基金降费传闻不绝于耳。对此,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多方获悉,监管部门亦正酝酿基金固定管理费调降计划,最快或将于一个月内出台。

一位接近监管的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基本已经确定了调降公募产品固定管理费,并与部分公募机构高管沟通,预计不久就会出台调整后的相关规定。”

而对于具体产品安排,另一位基金公司高管透露,或将采取“新老划断”形式对新审批产品进行管理费调降。

“新产品费率可能会降至基金规模的1%以下,且采取‘新老划断’机制,老产品维持现有费率不动,不过投资者用脚投票也会选择费率更低的新产品,这其实是用市场化手段将收费更高的老产品逐步出清。”该高管透露。

而此前市场便有消息称,5月份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审批放缓便于正在酝酿中的基金管理费率调降有关。

从数据来看,与此前施行的简易程序审批形成较强反差的是,截至6月9日,自今年4月14日至今申报的90只主动权益产品均未获批。此外,5月新批的主动权益基金仅为8只,6月份亦仅在6月2日当天对8只主动权益产品进行了集中获批,其余日期亦均未有新批产品。上述数据较4月份获批的30只产品出现了明显下滑。

前述接近监管的公募人士透露,监管放缓审批确与将要出台的基金固定管理费调降有关。

北京一家基金评级机构研究员看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基民持有体验,基金公司通过降费让利投资者是大势所趋。

另有一位公募机构相关人士亦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公募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工具化属性将越来越强,这也意味着降低基金费率成为一种必然,此举也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成本。”

长期共赢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部分公募机构正在对旗下产品管理费率进行主动调降,仅6月9日,便有超过30只基金宣布实行费率优惠,今年来,百余只产品下调了管理费率。甚至有产品将管理费从1.5%下降至0.3%。在业内人士看来,降费动作亦或与增厚投资者收益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

从国际共同基金发展经历来看,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调降为大势所趋,以美国共同基金为例,其投资者的费用比率自从2000年以来逐步下降且幅度较大。例如,在资产加权的基础上,股票型共同基金平均费用率从2000年的0.99%下降到2022年的0.44%。

国内来看,此前财新根据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按照更能体现实际费率水平的资产规模加权方式计算为1.32%。若宣布管理费不高于1%,考虑到部分产品已经开始价格战(甚至免管理费),按照终态0.9%来估算,则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下降30%。

根据天相投顾给出的统计数据,去年各类基金亏损达1.45万亿元,但管理费收入达到了1442.43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收入占比过半,达到了888.17亿元。若按照上述方法粗略估算,权益类基金约将减少超250亿元管理费收入。

那么降费对基金公司造成哪些影响?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基金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激烈,降费本质上是减少基金资产计提让利给投资者。但最终,投资者更好的收益和体验,依然靠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获得。所以提升公募管理人的投研水平,再通过合理的费率规则来达到投资者与公募机构共赢局面。

“由于公募基金公司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产品管理费用的收取,因此短期来看,降低费率必然会使基金公司盈利下降,但长期看,有利于基金公司在费用收取方式上进行更加灵活的创新尝试,让投资者获得更多实惠,实现双赢。”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认为。

事实上,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也提到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意见》中表示,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积极拓展持续营销,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